日期:2025-06-25 12:00:07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当生硬的法律知识遇上趣味问答、互动闯关、模拟法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云南省安宁市的校园里、法庭里,安宁法院干警化身“法治导师”,通过“趣味问答 + 互动闯关”“旁听庭审 + 模拟法庭”等多元化、沉浸式、立体化的普法模式,为青少年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让法律从冰冷的条文变成守护青少年成长的“活保护罩”。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
“同学给你起侮辱性外号,这算不算校园欺凌?”“遇到陌生人触摸隐私部位,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今年5月初,在安宁市昆钢小学的法治宣讲课上,安宁法院昆钢法庭干警、昆钢小学法治副校长王进玮抛出的问题,瞬间吸引了五年级300余名学生的目光,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
整堂法治课,法院干警通过情景模拟、趣味法律问答与真实案例解析等方式,为孩子们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引导大家识别肢体欺凌、语言暴力、网络欺凌等行为,特别强调遭遇侵害时,要立即告诉可信赖的成年人。课后,五(3)班的张同学说:“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会呼吸的保护罩。”
在安宁市连然小学,安宁法院干警则以“法治密室逃脱”游戏互动的形式,带领同学们通过识别欺凌场景、破解诈骗话术进行互动闯关,还围绕预防性侵害、校园欺凌、游戏“免费皮肤”“明星打榜”骗局三个方面进行互动普法。同学们在互动体验中增强法治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安宁法院注重采用多元化形式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融入生动的场景和有趣的活动中,让广大青少年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互动中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从而达到提升法治素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有效提高了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近距离感受司法威严提升法治素养
“现在开庭!”4月12日,随着一声清脆有力的法槌声在安宁法院的法庭内响起,一场由80名小记者共同参与的模拟法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安宁市实验学校校园小记者站的同学们,在法官的指导下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沉浸式模拟审理了两起因校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
从严谨的法庭调查到激烈的法庭辩论,再到庄严的当庭宣判,同学们全程神情专注、字正腔圆地复述法律条文,举手投足间俨然一副“小法官” 的专业模样。通过沉浸式的庭审体验,同学们对法院工作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次体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谨与严肃。”“以后我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做知法懂法的好少年!” 有同学说。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3名学生走进安宁法院,旁听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过程。庭审现场,旁听席上的3名学生被法庭气氛所感染,全神贯注地倾听案件审理全过程。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法官,会怎么判决呢?”庭审结束后,法官顺势引导旁听学生,针对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以及如何判决展开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不仅助力学生搭建起系统完整的法律思维体系,更将沉浸式教学融入其中,把晦涩、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场景,解决学生的困惑。
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例是校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而旁听庭审则聚焦于与大学生未来就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这些普法活动均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使原本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具体且可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者能够在真实的案件情境中学习法律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
织密青少年法治“保护网”
近年来,安宁法院以“请进来 + 走出去”的立体化普法模式,针对青少年、学校教职工及家长群体开展定制化、常态化普法工作,全方位织密青少年法治“保护网”。
开学季,安宁法院通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模拟法庭等活动,并邀请学生参加法院公众开放日;寒暑假协助昆明中院举办 “昆明市青少年法治冬令营、夏令营活动”;毕业季在辖区高职院校开展“普法强基・法治伴你行”系列活动,10名员额法官对10 所高校实行 “一对一” 联络,为毕业生提供“毕业法治辅导”,助其规避就业法律风险、提升竞争力。同时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开展“定制式”普法,增强其法治意识,号召共同关注青少年权益。
在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中,法治观念逐渐深入青少年内心,为平安校园、法治社会筑牢根基。未来,安宁法院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延伸司法职能,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以司法之力为青春保驾护航。
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